高中二年级化学必学二化学平衡的移动2套练习考试试题

点击数:641 | 发布时间:2025-03-29 | 来源:www.fcglmw.com

    这篇关于《高中二年级化学必学二化学平衡的移动2套练习考试试题》的文章,是智学网特地为大伙收拾的,期望对大伙有所帮助!

    基础达标
    1.一真空定容的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 PCl3,发生反应PCl5 PCl3+Cl2,肯定条件下平衡时PCl5所占的体积百分数为M,若相同条件相同容器中,刚开始放入2 mol PCl5,则平衡时,PCl5的体积百分数为N,下列结论正确的是( )
    A.M>N B.M=N C.M<N D.没办法比较
    分析:通入2 mol PCl5,可觉得分两次,每次均通入1 mol PCl5,若是在恒压条件下(即把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),那样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小,使之恢复到原体积,在这个过程中,因压强增大,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,PCl5所占体积分数增大,N>M。
    答案:C
    2.适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:xA+yB zC达到平衡后,测得A浓度为0.5 molL-1,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到两倍再达到平衡后,测得A浓度为0.3 molL-1,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( )
    A.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.x+y>z
    C.C的体积分数减少 D.B的实际转化的比例提升
    分析: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到两倍,假如平衡不移动,则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1[]2,应为0.25 molL-1,现新平衡A的浓度为0.3 molL-1,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,所以x+y>z,则C的体积分数减少,B的实际转化的比例减少。
    答案:BC
    3.下列事实不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讲解的是( )
    A.对盛在烧杯(敞口)内的氨水加热,氨水中 浓度减小
    B.对石灰的悬浊液加热使温度升高,悬浊液中Ca2固体的含量增加
    C.高压有益于合成氨的反应
    D.500 ℃左右比室温更有益于合成氨的反应
    分析:勒夏特列原理可讲解的是动态平衡移动方向的问题,而不是速率的问题。氨水 中存在NH3+H2O NH3H2O +OH-的平衡状况,加热能使NH3挥发,NH3的浓度减小,平衡向左移动, 的浓度减小。石灰水的悬浊液中存在Ca2 Ca2++2OH-的溶解平衡,升高温度后平衡向左移动,Ca2固体的水平增大。对N2+3H2 2NH3的化学平衡状况,加压后平衡向右移动,有益于N2与H2合成NH3,升温后平衡向左移动,不利于N2与H2合成NH3。升温后N2与H2合成NH3的反应速率提升,但这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。
    答案:D
    4.在某温度下,反应:ClF+F2 ClF3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    A.温度不变,缩小体积,ClF的实际转化的比例增大
    B.温度不变,增大体积,ClF3的产率增高
    C.升高温度,增大体积,有益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
    D.减少温度,体积不变,F2的实际转化的比例减少
    分析:本题所列反应是正反应为放热、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。可依据温度、压强、浓度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与气体的体积和压强、浓度的关系进行判断。
    A项温度不变,缩小气体的体积,依据玻意耳气体定律(PV=C)可知气体的压强势必增大,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,所以,ClF的实际转化的比例增大。即A选项的说法正确。
    B项温度不变,增大体积,其压强势必减小,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。所以,ClF3的产率应减少,不应增高。故B选项的说法不对。
    C项升高温度,对放热反应来讲,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。同时,增大体积即减小压强,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。故C选项错。
    D项减少温度,体积不变,有益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,使F2的实际转化的比例升高。故D选项错。
    答案:A
    5.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( )
    A.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平衡体系,若增大压强,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,则在新平衡前的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
    B.对于气体的可逆反应,假如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水平维持不变时,则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况
    C.对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,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达到新的平衡时,则此反应物的实际转化的比例必然会提升
    D.对于可逆反应:2NO2(g) 2NO+O2达到平衡时,将各气体成分的浓度都增大一倍,则平衡向左移动
    分析:由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,势必是由于正、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所致,原平衡时的正、逆反应速率相等,平衡移动过程中的正、逆反应速率不相等,但渐渐趋于一致,当第三重新相等时,即达到新平衡状况。
    A项中表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,就说明逆反应速率比正反应速率大,所以A选项的说法正确。
    B项错误。由于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,从起始到平衡时的全过程中其物质的量一直没改变,因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水平也不会改变。
    C项错误。由于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升另一反应物的实际转化的比例,而其自己的实际转化的比例反而会减少。
    D项将各气体的浓度都增大一倍,就等于对此体系加压, 而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,即应向左移动。故D选项的说法正确。
    答案:AD
    6.对于可逆 反应:N2(g)+3H2 2NH3,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
    ( )
    A.达到平衡时,NH3的生成速率等于NH3的分解速率
    B.达到平衡时,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肯定相等
    C.达到平衡时,若加入N2,在重新达到平衡时,NH3的浓度比原平衡时增大,氢气的浓度比原平衡时减小
    D.达到平衡时,若升高温度,加快了吸热反应的速率,减少了放热反应的速率,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
    分析:在肯定条件下,可逆反应的实质是v=v,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水平分数维持不变,但不是肯定相等。
    A项正确。由于达平衡时,NH3的生成速率等于NH3的分解速率,即v(正)=v(逆)。
    B项错误。由于达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(水平分数)不是肯定相等。
    C项正确。由于达平衡时加入N2,即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,依据勒夏特列原理,平衡要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。如此就要消耗一部分H2,生成一部分氨。当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,氨的浓度势必比原平衡时增大,而H2的浓度势必比原平衡时减小。
    D项错误。由于升高温度,对合成氨反应,第一增大逆反应速率,随之增大正反应速率。并非减少放热反应的速率。
    答案:AC
    综合运用
    7.在一个容积为6 L的密闭容器中,放入3 LX(g)和2 LY(g),在肯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:4X(g)+3 Y 2Q+nR,达到平衡后,容器内温度不变,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%,X的浓度减小 ,则该反应中方程式的n值是( )
    A.3 B.4 C.5 D.6
    分析:依题意,此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,X的速率减小了 ,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,但容器内压强增大了5%,则表明Q和R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应大于X、Y的化学计量数之和。
    即2+n>4+3
    所以 n>5
    对照各选项,只有D项符合。
    答案:D
    8.已打造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,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时,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( )
    ①生成物体积分数肯定增加 ②生成物的产量肯定增加 ③反应物的实际转化的比例肯定增大 ④反应物浓度肯定减少 ⑤正反应速率肯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用了适合的催化剂
    A.①② B.②⑤ C.⑤ D.④⑥
    分析:因为v(正)>v(逆),致使化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,而其他条件则都不可以确定。
    答案:C
    9.恒温恒压下,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,反应2NO2(g) N2O4达到平衡后,再向容器中通入适量的NO2,又达到平衡时,N2O4的体积分数( )
    A.不变 B.增大 C.减小 D.没办法判断
    分析:容积可变的容器,平衡后充入NO2,因为反应物仅有一种,所以前后两种状况为等效平衡,N2O4的体积分数不变。
    答案:A
    10.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、组成为Ca53OH的物质保护着,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:
    Ca53OH 5Ca2++3 +OH-。
    进食后,细菌和酶用途于食物,产生有机酸,这个时候牙齿就会遭到腐蚀,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    已知Ca53F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,质地更坚固。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预防龋齿是什么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    依据以上原理,请你提出一种其他促进矿化的办法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。
    分析:H++OH-====H2O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。依据信息,F-替换平衡中的OH-,生成溶解度更小、质地更坚固的Ca53F。5Ca2++3 +F-====Ca53F↓。促进矿化的办法之一是使上述平衡逆向移动,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加入Ca2+,使平衡逆向移动。
    答案:生成的酸性物质能中和OH-,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,加速腐蚀牙齿;F-替换平衡中的OH-,生成溶解度更小、质地更坚固的Ca53F ,5Ca2++3 +F-====Ca53F↓;加入Ca2+。
    11.如右图所示,将4 mol SO2和2 mol O2混合置于体积可变的等压容器中,在肯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:2SO2(g)+O2 2SO3(正反应为放热反应)。该反应达到平衡状况A时,测得气体总物质的量为4.2 mol。若SO2,O2,SO3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用a,b,c表示,回答下列问题。

    (1)在达到平衡状况向A的容器中通入少量O2,体系中S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(填“增大” “减小”或“不变”),若要使SO2的体积分数再变到与平衡状况A相同,可采取的手段有:__________ __或____________。
    (2)若起始时a=1.2 mol,b=0.6 mol,且达到平衡后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平衡状况A相同,则起始时c的取值为____________。
    (3)若要使反应开始时向逆反应方向进行,且达到平衡后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平衡状况A相同,则起始时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。
    分析:(1)平衡向正方向移动;通过改变条件,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。
    (2)在等温、等压时,仅需加入的反应物与起始物成比率即可。
    (3)算出平衡时A中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为3.6 mol,若使平衡向逆方向进行,则加入的C必大于3.6 mol。
    答案:(1)减小 升高温度 再通入2倍于O2的SO2
    (2)c≥0
    3.6<c≤4
    12.将1 mol A气体在较高温度下放入一密闭容器下,使其分解,A 2B,当有40%的A分解时,达到平衡,平衡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水平为65.7 gmol-1,求A的摩尔水平。
    分析:借助平衡模式法解题。
    A2 B
    始(mol) 1 0
    变(mol) 0.4 0.8
    平(mol) 0.6 0.8
    =65.7
    解得:MA=92。
    答案:92 gmol-1
    拓展探究
    13 .将等物质的量的A、B、C、D四种物质混合,发生如下反应:aA+bB cC+dD。当反应进行肯定时间后,测得A减小了n mol,B减小了 mol,C增加了 mol,D增加了n mol,此 时达到化学平衡。
    (1)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=_____________,b=_____________,c=_____________, d=_____________。
    (2)若只改变压强,反应速率发生变化,但平衡不发生移动 ,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况是A_____________,B_____________,C_____________,D_____________。
    (3)若只升高温度,反应一段时间后,测得四种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,则该反应为_____________(填“放热”或“吸热”)反应。
    分析:(1)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量变化值之比,即a∶b∶c∶d∶=n∶ ∶n=2∶1∶3∶2。(2)只改变压强却没发生平衡移动,这说明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,依据(1)所得系数可知A、B、C、D四种物质的聚集状况。
    (3)升高温度,各物质又恢复到起始状况,表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,所以该反应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。
    答案:(1)2 1 3 2
    (2)气态 固态或液态 固态 气态
    (3)放热
    14.在763K、3.04×104 kPa时,用CO和H2为材料合成CH3OH,存在下列平衡:CO(g)+2H2 CH3OH,当材料中H2和CO的比率不同时,对CO的实际转化的比例及平衡混合气中甲醇的体积分数都有影响。
    (1)设H2和CO的起始物质的量比为m,平衡时CO的实际转化的比例为a,平衡混合物中甲醇的体积分数为y,试判断y、a、m三者的相互关系,并用y=f的函数表达式表示出来。
    (2)将表中已知数据代入导出的表达式中,把计算结果填入空格中。
    m a y
    1 0.25
    2 0.45
    3 19.35%
    依据表中数据,判断用CO和H2合成甲醇时,H2和CO的体积比是多少?并简述依据。
    分析:(1)CO+2H2 CH3OH
    始 1 m 0
    变 a 2a a
    平 1-a m-2a a
    y= ×100%= ×100%
    (3)代入数据即可。
    答案:(1)y= ×100%
    (2)
    m a y
    16.67%
    0.56
    (3)当m=2时,CO实际转化的比例 大,而这个时候平衡混合气体中CH3OH的体积百分数,故比为n∶n=2∶1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(https://www.dgzhou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

  • 中国人力资源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